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丨欧阳良宜:扑灭可能出现的疫情苗头 深圳必须挺住

欧阳良宜 直新闻 2020-08-30
点击上方蓝字直新闻关注我们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

深圳必须挺住


从数据面来看,截至2月8日,全国单日以及湖北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较前日均大幅下降,除湖北外全国单日新增确诊数录得连续第5日下降。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对疫情过度乐观,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譬如深圳。


粗略计算,深圳常住的2000多万人口中,有200万来自湖北。湖北封闭交通之前,有500万人口离开湖北,而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地就是深圳。在武汉封城当日,从武汉到达深圳的人群就有44000人左右。深圳的口号是来了就是深圳人,不可能像无锡等城市一样拒绝外地来客。


这是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在此刻却成为防控疫情的一个重大考验。


 

根据已知各国撤侨数据来看,新冠病毒的人群感染率可能在1.3%以上。如果按照这个数值测算,深圳仅湖北相关人口的潜在发病人数都是一个令人头皮发炸的数值,更不用说开始出现的二次感染病例。


深圳尽管经济地位卓越,但是基础设施配套却严重不匹配。武汉有36家三甲医院,深圳却仅有18家三甲医院,床位数当然也不能和湖北相提并论。我们从新闻媒体上了解到的武汉病人收治情况并不乐观。可以想见,一旦深圳病例出现爆发式增长局面会是怎样。


如果把防疫当成一场战争来看的话,我们必须从全局来看战略的选择。湖北地区因为交通阻隔,病毒外传得到一定控制,可以说正在打歼灭战。我们看到雷火二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的进展都相对顺利,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而广东,浙江和河南等省份疫情尚未大规模爆发,恐怕战略应该是遏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发展阶段。


然而现在全国医疗物资的调配都是向湖北倾斜,导致连负责收治新冠病人的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都出现了口罩和防护服等物资短缺,向社会公开征集捐赠。相信其他经济发达的地级城市也不乐观。



在多数医疗战略物资已经统筹分配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呼吁物资的分配向深圳等人口众多而又医疗基础薄弱的经济中心倾斜,以防出现第二个武汉。


我们也希望各种社会力量群策群力支持深圳等地的医疗机构维持高效运转,扑灭可能出现的疫情苗头。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一切手段减少病毒蔓延,从源头上降低医疗系统压力。

 

未来一周可能是深圳压力最大的时刻,大批返工人员回流深圳。这对深圳基层工作人员来说是一场大考。基层单位如果能迅速发现疑似病例并将之隔离,将能有效减轻医疗机构压力,也会节省大量医疗资源。


通过深入基层的宣传,让多数返深人员减少公开聚集暴露的场景,也是有效降低病例数的重要方式。这方面我们已经看到各个区政府已经积极行动,采取严厉的小区隔离措施。这样的措施不是长久之计,却是短时间内的应对良方。


另一方面,尽管第三人民医院已经开始扩建,深圳也应该考虑准备方舱医院的预案,降低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大部分病例都是轻症病例。武汉的教训是,不及时收治可能会转成高度消耗医疗资源的重症病例。从数据来看,社区隔离预防和全面收治疑似病例是当前医疗资源配置条件下较为有效的方案。


图为火神山医院

 

我们还得考虑疫情之外的经济问题。由于口罩供应严重不足,多数企业复工遥遥无期。如何帮助中小企业顶住现金流压力,避免疫情结束之后的失业潮也是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几天前我设计了一个企业调查问卷,调研了118家企业,主要为收入在1-10亿的深圳企业。


多数企业高管对2020经济展望还是相对乐观,平均账上现金能支撑企业运营6个月。企业家们认为疫情主要影响的是收入端,而非成本端。相信疫情结束之后的消费报复性反弹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一季度的损失,这一点汶川大地震是个先例。


但是我们调研的企业相对规模较大,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可能要比我描述的情况差很多。类似西贝这样的餐饮巨头账上现金也只够维持三个月,可以想见传统服务业承受压力有多大。但是如果今年疫情早点结束,对经济的冲击可能只是一次性的扰动而已。

 

只要歼灭和遏制策略配合得当,我们就能打赢这场防疫战争。我们强烈呼吁社会各个阶层积极配合防疫工作,此时减少自身的病毒暴露就是节约公共医疗资源,也呼吁各种战略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让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深圳挺住!


如需转载, 请在后台回复“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